春季來臨,氣溫逐漸升高且濕度開始變大,細菌滋生繁殖逐漸活躍,易導致食物霉變、變質。在此,市食安辦、市食藥監局提醒市民,注意春季餐飲消費安全。
每年3至5月是河豚魚產卵的季節,毒性最強,最易發生河豚魚中毒,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忽視自己的生命安全、心存僥幸地“拼死吃河豚”。
春季氣溫升高,冬季腌制的肉魚、咸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一次性食用過多顏色過深、已變黏的腌制食品,容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而春季是海產品的產出淡季,如冷凍海產品存放時間過長或存放不當,就容易腐敗變質,所含蛋白質會分解并產生胺類、可溶性毒蛋白等有毒害的物質。且這些有毒害的物質經加熱煮、熬也不能徹底破壞其毒害性。因此,春季應慎食冷凍海產品,變質的海產品切不可食用。
隨著天氣轉暖,各種山野菜、蘑菇陸續生長,如果采食有毒植物、加工不當的山野菜或者毒蘑菇,容易引起中毒,嚴重的將危及生命。提醒廣大市民不采、不食、不買、不賣有毒植物或野生蘑菇,警惕誤食中毒;禁止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單位自采、加工、食用有毒植物、野生蘑菇,確保公眾飲食消費安全。
市民外出就餐時應選擇衛生條件較好的正規餐飲單位,選擇信譽度B級以上或監督公示為“笑臉”的餐飲單位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