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惠州城市職業學院迎來一批特殊的學生,他們是來自仲愷高新區5個鎮(街道)35個移民村小組共計40位水庫移民,年齡最長的已經53歲了,這批“學生”身穿廚師服,頭戴廚師帽,認真專注,即將在學校進行為期7天的“粵菜師傅”技能培訓。
據悉本次活動是惠州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農村工作局,對轄區內水庫移民開展為期7天的“粵菜師傅”技能標準化培訓,提升移民村群眾的烹飪技能,傳承客家非遺美食的同時,以粵菜烹飪技能助力其就業創業。
本次培訓由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旅游烹飪學院承辦,該團隊在粵菜師傅培訓方面具有豐富的培訓經驗,并牽頭制定惠州市地方標準——《客家菜職業技能培訓服務規范》,為期7天的培訓中,理論講解、實操檢驗、考核考證等環節貫穿其中,其中共設計22道典型的客家菜品進行培訓,其中不乏“客家咸雞、客家釀豆腐、三杯鴨”等特色菜肴。
培訓現場,廣東省“粵菜師傅”五星級名廚、廣東省鄉村工匠烹飪副高、惠州市首席技師曾世英老師現場向學員講授了客家咸雞、客家釀豆腐等傳統客家美食的制作,并從食材挑選、切菜手法、烹飪技巧客家菜起源歷史等知識與技能,學員們根據老師授課的方法和標準進行實操練習,現場鍋碗瓢盆清脆作響,給寧靜的校園增添不少生機活力。
在培訓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詳細講解了每道菜品的制作流程和技術要點,還通過現場操作示范,使學員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烹飪技巧。學員們圍成一圈,仔細觀摩教師的操作,不時拍照記錄,并積極動手實踐,現場學習氛圍濃厚。
據悉本次培訓老師團隊中不僅有東江菜傳承人、中國烹飪大師、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名廚名師,雄厚的師資為本次培訓的成果提供有力保障。“通過這次培訓,希望學員們能夠掌握粵菜烹飪的基本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本次培訓活動負責人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的韓冰霜老師表示,“希望學員們能夠珍惜此次學習機會,努力學習,為未來的就業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積極響應我市“百千萬工程”號召,深入推進水庫移民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工作。通過“粵菜師傅”工程,仲愷高新區不斷提升水庫移民的職業技能,促進就業創業,增強移民自身“造血”功能,助力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此次水庫移民技能培訓正是這一系列舉措中的重要環節。
此次培訓不僅是職業技能的提升,還為水庫移民提供了一個平臺,更是非遺美食傳承的重要舉措。通過標準化的培訓,學員們不僅學到了粵菜的烹飪技巧,還深入了解了客家菜的歷史和文化,增強了對非遺美食的認同感和傳承責任感。這種傳承不僅保留了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更為未來的餐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技能培訓為抓手,仲愷高新區水庫移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通過“粵菜師傅”培訓,越來越多的農村移民群眾掌握了新技能,找到了新機會,為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的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