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仲愷高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視頻解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仲愷高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園區,各鎮(街道),區直各有關單位:
《仲愷高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實施方案》業經區管委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反映。
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
2021年4月14日
仲愷高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61號)、《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粵發〔2016〕14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6〕54號)等文件要求,解決反復開挖路面、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和運轉效率,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建設質量,有序推進我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上級工作部署,為適應城市發展規律和建設現代化城市的要求,把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作為履行政府職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在總結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區城市布局和經濟發展需求,積極有序推動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則
(一)規劃引領,適度超前。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結合道路、地下空間等主體工程規劃,充分銜接各專業管線專項規劃,將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內容納入相關專項規劃。
(二)試點先行,分步實施。以新區建設為重點,結合城市更新工作,選擇條件成熟的區域開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總結經驗,分步、分期實施。
(三)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發揮政府的統籌主導作用,創新社會資本參與方式,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探索適合我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運營模式。
(四)因地制宜,技術革新。在現行地下綜合管廊相關技術標準、規范、規程的基礎上,大膽、積極進行技術革新,因地制宜建設地下綜合管廊。
(五)強制入廊,有償使用。已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該區域內的所有管線必須入廊(除燃氣管道和22萬伏以上電路外),規劃入廊的既有管線應逐步遷移至地下綜合管廊。入廊管線權屬單位應當向地下綜合管廊產權單位繳納入廊費,向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單位繳納管廊日常維護費。
三、工作內容
(一)科學編制建設規劃。推進管廊建設新模式,更好地發揮規劃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指導性和前瞻性作用。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結合我區開發建設實際,抓緊組織編制擬建設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在研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合理提出地下綜合管廊的布局方案和建設策略,與相關專項規劃銜接,引導我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對于城市新區、產業園區等未來重點發展地區,如潼湖生態智慧區、人工智能產業園等開發建設區域,建設規模尺寸較大的干線綜合管廊和支線綜合管廊,在新區建設、路網施工時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明確建設規模和建設時序。中心建城區域(陳江街道、惠環街道和潼僑鎮中心區域)各種基礎建設已成型,實施干線綜合管廊和支線綜合管廊難度大,主要通過建設纜線性綜合管廊方式(22萬伏以下電路及通訊、燃氣、供水等管線全部下地)改造舊城區管線。
(二)正規有序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各園區、各鎮(街道)要以城市新區、產業園區、城市更新區域為重點,新建主干道路需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舊城區結合“三舊”改造、道路改擴建、河道治理、地下空間開發等,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三)因地制宜確定入廊管線。根據城市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及入廊管線技術分析等,科學確定入廊管線,實現干線管廊、支線管廊和纜線管廊有機銜接。在滿足坡度、埋深、間距等豎向條件并與管廊建設方案相匹配的前提下,除燃氣管道外,22萬伏以下電路、各種通訊管線和給排水納入綜合管廊,各園區、各鎮(街道)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應盡可能將高壓電力線路納入地下綜合管廊,釋放土地資源。
四、工作機制
(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為保障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順利進行,成立仲愷高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區管委會分管領導擔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住建局,指導和監督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工作,制定相關規定和辦法,協調解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序推進各項工作開展。
(二)嚴格規劃建設管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各類管線原則上應敷設地下空間。已建設地下管廊的區域內所有管線必須入廊(除燃氣管道外),規劃入廊的既有管線應逐步遷移至地下綜合管廊。在地下綜合管廊服務范圍以內的區域,對未入廊的各類管線,管線審批主管部門不予審批許可,建設部門不予審批施工許可,市政道路管理部門不予審批掘路許可。相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把關,加大地下綜合管廊執法力度,保障地下綜合管廊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行有償使用。入廊管線單位應向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單位支付有償使用費用。有償使用費標準應按照既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管廊建設和運用管理,又有利于調動管線單位入廊積極性的要求,統籌考慮建設、運營的成本和合理收益,由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單位與入廊管線單位參照周邊城市的收費標準,按照市場原則共同協商確定,并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管廊管理單位負責向各管線使用單位提供入管廊條件和管廊日常管理服務。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責任意識,落實主體責任。
各相關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履行職責,密切聯系協調,統籌推進區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把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作為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的重要內容。利用新聞媒體加強正面引導,大力宣傳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及時、全面、客觀地報道有關信息,讓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實施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推動工作開展。
(三)加大監管力度,提升運營水平。
各相關單位要督促運營單位嚴格執行地下綜合管廊各項工程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和標準,切實做好地下綜合管廊管護工作,建立地下綜合管廊安全監控系統。督促運營單位制定應急預案,有效應對地下綜合管廊管線故障、泄漏等突發事件,確保地下管線設備安全、高質量運行。
(四)加強監督檢查,落實信息報送。
各相關單位要組織人員對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工程建設進度、資金落實、運營管理費使用等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督導。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相關責任單位整改,對問題嚴重者予以追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