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城鎮人口9.02億人,其中流動人口為3.76億人。人口流動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又是基層社會治理的要害所在,要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必然要關注流動人口這一龐大而重要的社會群體。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向縱深推進,惠州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也推動了人口進一步流動和集聚。仲愷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是惠州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仲愷外來務工、經商人員逐年攀升,對基層社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仲愷高新區突出黨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轉變思維、創新模式,強化科技賦能,借力數字化,推動流動人口管理和基層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同步提升,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貼近實戰、突出實效的流動人口精準管理路子。
◎搭建信息化平臺
發揮技術優勢,從“經驗管”向“智慧治”轉變
“智慧門禁系統支持藍牙、智能卡、遠程密碼等多種開門方式,尤其是通過與政府信息化治理平臺對接,讓房屋出租更加安全、便利。”在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下塘新村經營出租屋的黃權榮高興地說,“很準!登記起來簡單省事,租客也更有安全感?!?/p>
信息采集是流動人口管理的一大難題。針對不同場景、規模、用戶、需求等,根據企業、小區、出租屋等不同場所應用類型,仲愷高新區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產業發達的優勢,引入多種不同的信息采集終端設施設備,在大型企業和小區推廣人臉門禁,在獨棟出租屋使用藍牙門禁,在中小企業推行二維碼采集模式,并配套相應管理軟件。
“通過一站式采集,流動人口信息采集實現了從被動采、人工采、上門采向主動采、智能采、登門核轉變,流動人口信息向實名、實情、實數、實時轉變。”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惠新派出所副所長周究偉說。
以數字化為突破點,仲愷高新區根據“統一數據標準、統一系統平臺、統一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設思路,以及“程序相互調用、數據相互復用”的科學方法,著力打造高效便捷、多維采集的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流動人口信息應采盡采,確保流動人口信息“底數清、情況明、信息靈”。
“以前流動人口管理主要靠經驗,現在更多的是通過智慧平臺?!敝賽鸶咝聟^公安分局村警辦工作人員葉建庭說,自2019年平臺搭建以來,在村(社區)探索實行流動人口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以轄區派出所社區民警管轄工作責任區為基本單位,根據人、房、業基本情況,科學劃分網格,依托村(社區)村(居)民服務中心、社區警務室等平臺,圍繞社會治理要素基礎信息搭建資源庫。
據介紹,該平臺目前采集仲愷全區近40萬流動人口信息,并預警推送重點人員信息近萬條,在推動社會綜合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區刑事治安總警情同比下降2.48%,“兩搶一盜”警情同比下降8.85%,“打架斗毆”警情同比下降10.88%。
不僅如此,該平臺還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通過公安大數據平臺分析,并推送相關信息給防疫“三人小組”,形成快速反應聯防聯控機制,實現對重點人員的精準管控。
◎構建立體工作機制
打破“信息壁壘”,從“多頭治”向“共同治”轉變
流動人口規模大,人口倒掛現象非常明顯,2020年登記在冊流動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超六成;工廠宿舍、出租屋多,全區分布著9000多家企業、工廠,600多家公寓式出租屋,約2.5萬棟出租屋;勞動密集型企業較多,勞動力需求量較大,但員工入職門檻低,人員流動十分頻繁,不少工廠“天天招人,但還是天天缺人”……
這是仲愷流動人口的“底數”。流動人口在給仲愷產業發展帶來紅利的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針對流動人口管理中跨部門協同難度大的實際,仲愷高新區建立一套立體化工作機制,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堅持以“黨政領導、公安為主、多方協同、綜合治理”的原則,搭建覆蓋區、鎮(街道)、村(居)三級組織治理機構,區委、區管委會成立區流動人口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部門治理相應責任,明確政法、公安、勞動、住建、消防、房管等多個部門的具體職責,變“多頭治”為“共同治”。
“信息壁壘”打破之后,基層工作人員的精力從繁重的文書、報表中解放出來?!耙郧傲鲃尤丝诘讛挡磺澹F在通過數據共享,在手機平臺上輕輕一點,各種信息一清二楚,并且可以隨時完善,大大減少了工作量?!敝賽鸶咝聟^惠環街道西坑村駐村民警姚潤東深有感觸地說。
打破“信息壁壘”也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幫助。九聯科技人力資源部專員林海燕說:“自從用上了人證一體機之后,人員招聘、錄入比對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前招聘四五十個人要忙一個下午,現在幾十分鐘就好。不僅如此,用上這個系統之后,如果發現應聘人員信息存在問題,派出所民警還會進行預警,解決企業用工問題?!?/p>
◎完善基層治理體系
延伸治理“觸角”,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共同治’不僅體現在治理主體間的緊密配合,更體現在治理‘觸角’的不斷延伸?!敝賽鸶咝聟^委政法委平安建設工作科科長姚歆表示,如在“網格化”治理過程中,通過廣泛發動村(社區)干部、村(居)法律顧問等力量,強化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有效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在智能化采集流動人口信息全覆蓋的基礎上,仲愷以“一村(居)一警”工作為切入點,配合自主研發的社區警務管理平臺,加強對流動人口信息數據的實戰應用,實現重點人員、重點場所智能化管理。
轄區園區、鎮街參照完善相關機制,成立村(居)、企業流動人口治理站,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體系,形成了責任清晰、條塊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基礎信息+日常巡邏”,提升巡查工作效率。在突出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管人的基礎上,公安機關通過后臺數據對企業、村(居)、出租屋等傳送的流動人口信息進行篩查,做到“不漏人、不漏地”。
“基礎信息+人員核查”,提升打擊犯罪能力。駐村(居)民警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通過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及時分析確定重點人員相關信息,有效預警流動人口風險。
“基礎信息+警民聯動”,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通過相關應用軟件,出租屋經營者、企業等快速準確掌握流動人員出入情況,并與駐村(居)民警、物管工作人員“一鍵溝通”,進一步加強了警民溝通聯系,增強了協同治理成效。
作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流動人口管理體系的建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內容。仲愷高新區以流動人口管理“小切口”,撬動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實現問題精準發現、精準診斷、精準施治,不斷推動流動人口管理和基層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同步提升。
“眼下,我們正推動黨建工作滲透到流動人口領域,讓外來黨員成為服務管理流動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姚歆說,在流動人口管理實踐中,通過依靠村(社區)黨組織和網格黨小組,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運用“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體系,暢通和規范流動人員訴求表達、利益協調通道,有利于進一步形成社會治理合力,助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