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高標準做好仲愷高新區特殊困難群體的服務工作,仲愷高新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務管理局依托區慈善總會,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各方慈善力量共同參與社會救助,為現行社會救助政策無法兜底的困難人員提供扶貧濟困、安老助孤、醫療救助、助學圓夢等救助幫扶,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一是基金設置更多元。仲愷高新區慈善總會共設立了15個慈善基金,救助人群包括本地和異地困難人員,救助范圍覆蓋了助醫、助學、濟困、助殘、扶孤、敬老等多個民生事項,有公安民警救助基金、關愛困境母親兒童基金、教育基金、個私協會關愛基金等多個特色項目,可滿足轄區內大部分困難人員的需求。
二是定向幫扶更精準。困難人員的救助僅靠政府財政資金難以完全滿足需求,仍會存在部分困難人員入不敷出、遭遇突發事件則立即陷入困境的情況。為此,仲愷高新區積極鏈接社會資源,拓展救助幫扶途徑,引導慈善資金以項目幫扶、點對點幫扶方式資助困難群眾,如通過企業、社會組織、機關單位設立基金或項目,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慈善,擴大救助資金來源。目前,基金規模超過1.6 億元。
三是救助覆蓋更寬廣。慈善救助的標準相對低保、特困、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準入標準要更加寬廣。比如低保的準入標準為家庭人均收入在1D(D代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內、臨時救助的標準在1.5D以內,那么慈善救助城鄉困難人員的救助標準則在3D以內。準入標準的擴大,能有效地解決困難群體(如患重疾人員在臨時救助后仍有額度較大的醫療票據無法報銷等情況)的不同救助需求。
四是主動服務更貼心。仲愷高新區依托鎮(街道)、企業及社會救助服務體系社工主動上門服務的特點,主動將慈善救助的方針、政策輸送到有需要的困難人員手中,協助其申請救助;同時,慈善總會委托社會救助服務體系社工入戶核查,便于社工研判其是否符合民政救助政策或適用慈善救助標準。通過這種雙向溝通,形成救助閉環,能最大限度挖掘和保障轄區困難人員。
五是資金發放更到位。仲愷高新區慈善總會今年以來共救助困難城鄉居民20人次,撥付救助金29.71萬元;困難異地務工人員6人次,撥付救助金18.51萬元;慈善總會內設基金共慰問幫扶617人次,撥付金額65.38萬元,所有救助資金均有賬可查、撥付及時,嚴格、規范地發放機制使社會救助資金更有保障。
六是救助形式更多樣。仲愷高新區慈善總會除了提供資金幫扶,還設立了居家改造項目和助學圓夢項目。今年計劃為40戶困境居民建立個人居家改造檔案并提供居家改造服務,約投入70.52萬元,以減少居家安全隱患,為困境家庭筑起“安樂窩”,提升其居家安全感;計劃為100名困難家庭孩子提供旭日圓夢助學金(10000元/人),共計100萬元,切實減輕困難群眾家庭經濟負擔,幫助困難學子求學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