粄,為古漢語,也是客家話、海南話的特色詞,泛指用米漿或米粉所制的食品。仲愷盛行大籠粄、蘿卜粄、眉豆粄、山豬葉粄等小吃。流行于瀝林、陳江、潼僑一帶的蛇佬話順口溜有云:年初一嘜(撕)大吉,年初二嘜利是(紅包),年初三嘜粄籃,年初四開(擔)粄勤鄧去(到處去),這里的粄,就是過年吃的大籠粄。
一、大籠粄
大籠粄學名年糕,是惠州民間的特稱,因為年糕是大蒸籠蒸熟的緣故得名。它至少已有100多年歷史,每逢過年,辦喜事,潼湖按習俗都會蒸上一些大籠粄用于祭祀,或將蒸好的大籠粄貼上一張小紅紙,作為禮物送給親戚朋友。
大籠粄相傳來自于送灶頭阿公(灶神)上天庭。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是家中的灶頭阿公升天稟報玉皇大帝的日子,傳說灶神那天會向玉皇大帝報告一年來在人間所考察的是是非非,所以人們在灶神升天當日會準備豐盛的供品,讓灶神多說一些好話。由于這項工作勞動量大,因此,年前各家各戶便開始備好粘米和糯米,將其磨成米粉,另外備些干柴。從做大籠粄這天起,過年的氣氛開始濃厚起來。
在潼湖,如今還會制作大籠粄的,就數黃屋村劉美珍了。據她介紹,每逢過年,周邊村鎮,還有外出工作的人們就來找她定做大籠粄。大籠粄小的兩三斤,大的七八斤,雖然做法并不復雜,但費時費力。做粄所需材料包括糯米粉、片糖以及冬葉。首先將片糖加白開水煮開成糖水,冷卻待用;再將糯米和粘米按比例配好,加入冷卻的糖水,攪拌成糊狀;最后把米糊倒在編制好的鋪有冬葉的竹籃里,用猛火隔水蒸。蒸的時間視大籠粄的大小而定,小的需要3~4個小時,大的則需要7~8個小時。對潼湖人來說,蒸大籠粄是過年的一件大事,因此在蒸大籠粄期間,一家大小都不能講錯話或講不吉利的話,而且蒸粄還要“擇吉日”,一般選在過年前吉日的凌晨,各家各戶的主婦在裝香拜神后便開始做粄。大籠粄蒸好后,要說上幾句好話,并恭恭敬敬地供放在廳堂上,然后再放上一雙橘子等吉祥物,直至過了年后才開粄。
二、眉豆粄
每逢清明拜祭祖墳,眉豆粄就是主要祭品。由于清明節有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情景,所以眉豆粄形狀像發芽的種子,寓意萬物生長、開枝散葉、平安大吉。
眉豆粄在仲愷已有300多年歷史。位于潼湖鎮黃屋村的劉美珍,承繼了家婆的手藝,擅長做眉豆粄、大籠粄、糯米糍等傳統特色小吃。在自家門前,搭起棚子,晴可遮陽,雨天擋雨,邊上壘起了大灶臺。每天凌晨4點多鐘,夫妻倆就起床忙著和糯米粉。以前是選用當年的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如今買現成的糯米粉。鍋里水煮開,將糯米粉放進煮開的水里用筷子邊煮邊攪拌,直至水完全與粉融合成粉團,將粉團從鍋里移到另一個容器里待用;至于眉豆粄、糯米糍所需的餡,則在前一天備好。眉豆粄餡料包括眉豆、姜汁、水、白糖、油、蕉葉。首先,要將眉豆用電飯鍋煲熟,然后放進鐵鍋里,用油爆炒,期間加白糖、鹽、五香粉和姜汁,攪拌均勻;最后,用皮把餡包起來,揉成橢圓形放到蕉葉上,然后放鍋里蒸20分鐘即可。趁熱了吃,皮薄而粘彈,眉豆餡甜香細膩,細細回味,甜香之余,還有咸鮮味,伴著蕉葉的清香,可謂層次豐富,齒頰留香。
三、蘿卜粄
蘿卜粄又稱粉果、湯角,在陳江、瀝林已流傳100多年。和眉豆粄的外皮一樣,蘿卜粄形狀為半圓形,餡有蝦肉、鮮豬肉、冬菇等,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還可以放湯里煮。蘿卜粄是當地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也是祭祀場合的主客。蘿卜粄有白色和紅色兩種,白色咸味,紅色甜味,紅色的“缽粄”是喜慶的象征。
冬至祭祖拜宗,首選供品為粉果,此習光緒《惠州府志》就有記載:“具粉丸首核薦祖?!笔侨眨戳曀讉淙瑐湄S收食物,祭拜祖宗神位。時逢晚造收成,慶豐祀祖,以祈明年有更好年景。
蘿卜粄制作時需要的原料很多,包括澄面、生粉、栗粉、豬肉、白蘿卜、蝦米、冬菇、芹菜、鹽、油、生抽、胡椒粉和清水。制作分四步完成:首先,冬菇浸透,與豬肉、白蘿卜、芹菜、蝦米一同切粒;然后,燒熱鑊,下油適量爆炒各粒料,加入調味料拌勻成餡料,候凍;緊接著,把澄面、生粉、栗粉一同篩勻,清水及鹽煲滾,熄火,倒入粉迅速攪勻,加蓋三分鐘取出;最后,加油將粉料搓至極勻,再搓成長條,分切小粒,碾成圓形薄片,包入餡料,涂油擺盤,置入蒸籠,隔水蒸十分鐘即成。
蘿卜粄個頭要比餃子大上好幾倍,一碗只能裝兩個。端上桌前,先澆上一勺蔥頭油,賣相就非常誘人。咬上一口,韌韌的表皮,甜絲絲的蘿卜,非常好吃。
四、山豬葉粄
山豬葉,是很多地方稱之為“麻”的一種草本植物,營養價值高,醫用價值也很高,常被應用于臨床,具有清火、平肝、降壓、強心、利尿的功效與作用。山豬葉粄的特點是皮薄餡香,加之草藥特有的清香,令人齒頰留甘,回味無窮。
五、壽桃粄
糯米粉拌上紅花粉揉成面團做成,外形就像一個壽桃。小巧的壽桃粄放在榕樹葉上,非常顯眼。為什么墊壽桃粄要用榕樹葉?村民說,這代表著“榕子榕孫”的意思。因為上百年的古榕樹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崇高,被稱為“榕樹伯公”。榕樹葉常年翠綠,代表著生機與蓬勃朝氣,上百年的榕樹也代表著長壽,用榕樹葉墊放壽桃粄,有健康長壽的寓意。
在羅村,新人婚后第三日,新娘在新郎、小姑子等人陪同下回娘家,叫“三朝回門”。這天岳母回禮中就有壽桃粄。